記得大學時期,大家都經常會在寢室聊著,畢業後要去找工作?準備做什麽工作或做什麼事情?有人說要去當設計師。有人說要出國,有人要去繼承家業,有人說…..反正答案很多。但我撓頭撓了半天說:“我最想要的工作就是不要工作,我最想做的準備就是嫁人耶,怎麼辦?”當然在離開校園後,曾經整天黏在一起的室友同學,就如同典禮結束後的一轟而散,開始回到或去到各處,如同宴席結束,大家步出禮堂,去往不同的地方,開啟了不同方向的人生。
我的人生並沒有像我想像中離開校園後的“一帆風順”,在離開校園後幾年,我的家庭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應該是說我深刻的體會了一把,電視劇中“家道中落”是怎麼回事!
話說我出生在一個一出生就有汽車坐,家裡有幫傭的家庭。幼稚園開始就讀著貴族學校,小學時就能穿著媽媽和外婆專程到布莊給我剪布訂做的制服上學。出社會沒幾年,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張信用卡,不好意思,是一張“金卡副卡”。也許在今天看來真沒什麼,但我出生可是在1970年代中期呢!
優渥的家庭條件,讓我在家庭發生變故前,壓根沒想過“努力工作“跟我有什麼關係?最多就是去“打工”讓自己有社會經驗。工作就是為自己賺點零用錢的概念。我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也是所謂的“新娘教育”:讀個差不多的學校(國際化,同學圈子好),把自己的氣質培養好(這一點我很懷疑),重點是,想辦法讓自己有條件嫁個不錯的對象就很好了。家庭為我的佈局基本上就是這樣,我自己也樂在其中只管吃喝玩樂談戀愛。
但很顯然的,太爽的人生設計並不是老天爺為我設計的。爽快人生在我27歲那一年尬然截止。
父親經營的外貿公司,因為外匯以及被人倒帳等各種原因牽連,讓我們家一夜之間倒閉,一夕間,我們家的多個台北市區的房產全無,並且還負債累累。剛剛說到我出社會就有金卡對吧?很好,當年刷得有多爽,後面就會還的有多“痛快”。當年因為銀行法規關係,作為附卡人的我,就是連帶保證人,正卡還不上的錢,就由我來還。我的人生第一次陷入了什麼叫做“負債”,一下子我就背了近百萬的債務。
這還不是最苦逼倒霉的,最慘的是,本來身體就不好的父親,因為這些突如其來的龐大壓力關係,突然在某夜氣喘病發,一句話都沒有說的就驟然離開這個世界。
一夕間的家庭崩塌,讓我來不及反應,就得如長姐代長父般的必須一夜之間長大。這段回憶,讓我現在回想起來還可以輕描淡寫,但如同天崩地裂的過程,大概真的只有親身經歷體會過的人,可能才知道其中的苦楚吧。
話說回來,不想工作的人為什麼去做了和職業生涯發展相關的工作?這不是非常諷刺嗎?是的,我自己都覺得挺諷刺的,但我想跟大家聊聊這個個人的發展歷程:
老實說,我一直都不喜歡工作(一直到現在都是~哈哈哈哈哈)。
但為什麼要工作?那不是廢話嗎?因為欠債要還債,要生活啊!所以人生工作的前期,“努力工作”是為了還債和生活。因為不努力就會被裁員,不努力就會沒工作,沒工作就會沒錢?(不就是這樣?!!)
不過我的運氣真的是不錯,打從求職開始,就獲得許多貴人提攜和培養,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跟過一個女性的主管長達近10年時間。如果說大家看到現在的我,身上有“女強人模樣和味道”,那我自認為身上大概有50%,和學習和模仿她並且想辦法讓自己成長的結果,她應該算是我在職場上的一個real modal典型樣板。
剛認識這位女性主管是我第一個工作的集團協理,我們一見如過,她特別喜歡我,給了我很多的機會讓我去嘗試,也因為這位女主管的能力很強,被挖角到很多不同產業的公司去做高階經理人,我就作為她的“班底”,一路聽從她的安排,經歷過幾個不同產業的上市公司和做過許多不同的職務,在我個人的職業發展階段,確實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
但問題來了,在我37歲那年,也許還債的壓力稍為減輕了,也許也是社會工作經驗和歷練達到了一個階段和程度,讓我開始深度的去思考 “我到底喜歡做什麼樣的工作?”“在什麼行業的工作是我真心嚮往的?“”什麼工作內容讓我有有興趣和動力?”如果沒有了職稱,我到底是什麼人?.....接下來一連串的迷茫,不自信和自卑感,反而在這個時間如火山爆發的岩漿般噴發出來。我站在37歲的人生十字路口好像很多方向,但卻如同腳上上鐐銬的動彈不得。
很幸運也很快的,有一個到上海的工作機會找上我,恰恰就是在做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推動工作。老實說在接觸這類工作初期,我自己根本聽都沒聽過什麼叫做“職涯”(當年還想説植牙還要學諮商哦)也沒做過什麼職業生涯規劃,我的人生到37歲基本就是沒計畫,都是在忙著應付各種變化。
有人說最好的讀書方式,就是帶著問題去找適合自己的書籍。而我認為,最好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職務之便,想盡辦法提高這個工作帶給我的“附加價值”。我這份工作的“附加價值”,就是有機會去接觸到我們邀請到上海給學員培訓的各國職業生涯領域專家/心理學家們。我會假裝工作上的諮詢請教,在偷偷“順便”請教我個人的職涯發展和心理問題。畢竟這些來自各國各地的專家們,到了上海還是由我做地陪啊。所以我白天工作當班主任當助教當小老師,訂便當維持秩序。晚上帶著專家們在上海遊玩時,“順便”就讓他們為我做起了個人一對一諮詢。
在某幾個晚上和專家們的深聊以及課程中,我才發現我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探索過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力會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自卑感根本是多餘的。更重要的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才知道,我們真的有可以為自己做設計和規劃的能力,而不是一直被動地應付變化。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才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本來就會遇到不同的課題和挑戰….
從那時候開始(現在算起來,大約已經超過10年了),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生涯教育推動和教學工作”。我感覺自己都能從中獲取太多太多的幫助,肯定可以幫助很多和我在職業以及生涯中發生困惑的人。
具體來說,我們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單獨且獨一無二的個體,但社會是整個大環境,我們不可能獨活著,我們必須與他人互動,我們必須要處理各式各樣的生存挑戰(經濟),我們也在療癒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傷害(自我概念的建立和認知)我們身而為人要應付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但每個經歷都是一種禮物,都是讓我們“真實看到自己”的一種禮物。
我想說,我們活著都不容易,但真的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更自由鬆弛,
如何做到更自由鬆弛?記得找機會,深度的去“認識自己”並且深深的“愛自己”。
持續關注我的文章,且聽我分享不同的故事和經驗~
#職業生涯#生涯發展#破產故事#負債#成長#機遇